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 我校获多个奖项


  • 文章作者:
  • 发布账号:胡亮
  • 发布时间:2024-11-08
  • 浏览次数:

11月7日,省委、省政府举行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上,隆重表彰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单位和个人。我校2023年度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奖代表郭凯教授、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代表胡永红教授上台领奖。

我校获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13项,其中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一等奖3项(主持2项、参与1项)、二等奖3项(主持2项、参与1项)、三等奖6项(主持3项、参与3项)。此次主持获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数量位列省属高校第一。

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自2019年设立以来,每两年评审一次,每届不超过10人,至今已设立三届,我校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本届全省共9人获奖,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郭凯教授名列其中。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郭凯教授主持完成的“新型高性能生物基聚氨酯及其关键制造技术”、食品与轻工学院胡永红教授主持完成的“微生物源农用投入品绿色高效制造及产业应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赵颖老师参与完成的“微波集成电路及系统多物理场效应高效计算方法与应用”项目分别荣获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土木工程学院方海教授主持完成的“先进复合材料结构的构建与冲击防护关键技术及应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沈岳松教授主持完成的“轻稀土基整体蜂窝式中高温烟气脱硝催化材料的创制和应用关键技术”、药学院任丽莉教授参与完成的“猪重要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项目分别荣获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方志教授主持完成的“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提升绝缘材料综合性能关键技术及应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徐炎华教授主持完成的“典型工业恶臭气体强化处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信丰学教授主持完成的“降解有机废弃物合成化学品人工混菌体系的构建原理与应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陆春华教授主持我校参与完成的“半导体级高纯石英材料及器件制备关键技术”、化工学院朱亮亮教授参与完成的“纳米纤维固相萃取技术的创建及在分析测试领域中的应用”、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刘伟兰老师参与完成的“高效防/除冰微纳结构表面多相界面抑制理论与调控方法”项目分别荣获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南京工业大学近年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四个面向”,聚焦高质量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科技奖励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取得了实效,为扎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夯实基础,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实战略支撑。

据悉,本次共授予江苏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1人;授予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265项,其中一等奖45项、二等奖73项、三等奖147项;授予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9人;授予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奖9家;授予江苏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6人。

作者:科学研究院;审核:姜岷


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奖者简介

郭凯,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副校长,教育部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国家重大人才获得者。围绕绿色化工,从事微化工技术和生物基材料研究,原创性地提出并构建基于流场结构优化的微尺度效应调控新方法,突破了微化工工程化应用瓶颈和系统集成不足难题,开发了微化工工程化新技术和新装备,实现了系列高性能生物基材料新产品和精细化学品规模化制造。为省内外6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推动微化工技术从“芯片实验室”走向“桌面工厂”,先后完成各类生物基材料累计28万吨/年、以及多个精细化学品千吨-万吨/年转化,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以通讯作者发表Prog. Polym. Sci.、Appl. Catal. B-Environ.、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等高水平论文238篇;获授权国际专利21件、中国发明专利227件、软著6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Feng Xinde Polymer Prize(Elsevier)、国际杰出青年化学工程师奖、江苏省发明人奖、青山科技奖等。


主持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成果简介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郭凯教授主持完成的“新型高性能生物基聚氨酯及其关键制造技术”项目针对生物基聚氨酯全产业链中存在的构效关系不明、单体料关键制造技术缺失、生物基聚氨酯聚合技术薄弱等问题,完成发明5种新型生物基多元醇单体料、发明5万吨/年生物基多元醇单体料制造成套技术与装备、发明生物基聚氨酯材料可控聚合技术及5种新型高端产品共三部分内容,所涉及的新结构均获国内外专利保护,单体生物基含量均≥90%,完成年产5万吨产业化,建成国际上最大规模的生物基多元醇生产线,产品质量优良稳定,占国内市场超90%,对应的生物基聚氨酯新材料覆盖防腐涂料、软泡、建筑结构胶、电子灌封胶、特种结构胶等应用领域,核心性能均优于石化同类产品,是国际上首款获得美国USDA等生物基材料全部五大认证的产品,突破了铁路隧道保温隔水、动态抗冲击防腐等领域应用卡脖子问题,并在绿色建筑、电子元器件灌封、家居医护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项目工作对石化聚氨酯产业链形成了高效支撑,突破了国外垄断,大幅拓展了产品的下游应用,有力保障我国生物基聚氨酯全产业链战略安全和国际竞争力,助推“双碳”战略,获授权发明专利47件(含美、英等国际专利14件),其中,产品新结构专利22件(含美、英等国际专利10件);获授权软著6件;发表SCI论文15篇;获得巨大经济效益。


食品与轻工学院胡永红教授主持完成的“微生物源农用投入品绿色高效制造及产业应用”项目,在微生物源农用投入品绿色高效制造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成功解决农用微生物工业化生产中一系列技术难题,探索并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方案及产业化应用。项目成果推动了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项目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应用领域实现了全方位的技术突破。通过合成生物学和遗传学先进技术的应用,项目组高效筛选并育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化菌株,实现了菌种发酵过程的实时精准调控。项目打破生物分离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性地开发了新型生物刺激素、微生物农药、肥料等产品剂型,具备较长的货架期、高生物活性和优良的稳定性。项目创新性地制定了完整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并成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与推广应用,推动多种农用产品的进口替代,显著提升了国内绿色农用投入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项目成果多次获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江苏省专利优秀奖、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专利奖金奖以及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荣誉,获授权发明专利数十项,包括2项国际发明专利(英国、新加坡),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持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成果简介

土木工程学院方海教授主持完成的“先进复合材料结构的构建与冲击防护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在20余项国家、省部及军工项目的资助下,历经10余年科技攻关,攻克了传统复材构件界面易剥离、服役提升机理不明晰、难以适应高能量冲击等瓶颈,在大型轻量化多功能复材结构的构建与冲击防护关键技术及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成果。建立了“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先进复材结构跨尺度设计理论,实现了复材构件高承载、高延性、耐冲击等多目标设计、复材夹芯构件“细观-宏观”跨尺度设计。揭示了满足多场景下不同功能需求的高性能复材构件长期服役性能提升机理,面向基础设施大型构件轻量化、高承载应用需求,研发了格构增强构件应用于空军野战阵地的复材停机坪与路面板、杨泗港长江大桥(已建成中国最大跨悬索桥)复材桥面板、水上光伏复材浮体,突破了传统复材界面剥离失效对构件服役寿命的制约,揭示了格构增 强复材构件在疲劳和蠕变等复杂作用下长期性能提升机理,其疲劳和蠕变寿命可提高50%、10倍以上。为适应严酷服役环境,发明了耐腐蚀海工复材/钢-复材组合桩柱、悬索桥主缆复材缠包防腐系统和防汛复材输水部件,建立了复材构件寿命、强度、模量等理论预测模型,实现了复材构件性能保持与长寿服役。攻克了复材结构高抗力防爆与高耗能防撞的关键技术,研发了应用于高原环境的“保温-承载-防爆”复材弹药存储装置,应用于高原陆军XX仓库等军用工程。发明了格构增强泡沫夹芯复材结构、负泊松比复合结构和纤维增强橡胶复材软体三类高效耗能防撞系统,提出了考虑流体效应的“船-防撞系统-桥”耦合动力设计理论。较传统钢箱防撞系统,其消能能力提高1.5~2.5倍,使用寿命提高2~3倍,实现了“船-桥”双重防护,应用于常泰(世界最大跨斜拉桥)、张靖皋(世界最大跨悬索桥)长江大桥、巴拿马四桥等100余座国内外特大桥梁,平潭海峡公铁大桥船撞事故已验证本防撞系统的有效性。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沈岳松教授主持完成的“轻稀土基整体蜂窝式中高温烟气脱硝催化材料的创制和应用关键技术”项目聚焦环境友好型烟气脱硝催化材料这一国际重大需求,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历经十余年的攻关,通过创建高效铈基复合氧化物脱硝催化材料新体系、发明蜂窝脱硝催化剂关键制备技术、开发催化材料应用与再生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并成功研制了轻稀土铈基的绿色高效脱硝催化材料,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稀土脱硝催化剂生产线,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应用。该项目成果包括授权发明专利 37 件、实用新型专利 5 件,发表学术论文 65 篇,主导制定 GB/T 34700-2017《稀土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国家标准,在华能、国能等五大电力以及中石化、中新钢铁等大型集团 500 多家脱硝工程成功应用,近 2 年产生经济效益 14.03 亿元。荣获中国化工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入选国际百强环保技术。该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烟气无毒脱硝催化剂技术的空白,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显著提升了我国无毒脱硝催化材料的技术水平,推动了产业进步,对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意义重大。


附 我校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清单




 

版权所有:南京工业大学科学研究院  地址:南京市浦口区浦珠南路30号  电话:025-58139212  传真:025-58139220   邮编:21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