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校学术委员根据《南京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和《南京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下,切实履行学术审定、评定、审议和咨询等工作职责,依托学科建设专门委员会、人才引育专门委员会、教学指导专门委员会、科学研究专门委员会等四个专委会开展了多项工作,充分发挥了校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审议通过2022年申报增材制造工程、职业卫生工程等新专业。
2.审议通过13个专业新增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的申请。
3.审议通过《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
4.审定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年度报告。
5.指导召开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确立学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方向。
6.指导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化学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试点专业;对申报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省级美育大讲堂优课、省级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等进行学术性评价。
7.审议授予本科学士学位。审定2022届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团队毕业设计(论文),并向省级推荐。
8.指导教师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培训与实践活动。将师德评价融入教师管理各环节,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违反师德行为,在进人、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
9.指导制定出台《南京工业大学青年才俊拓原工程实施办法》《南京工业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有力推动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质量的提升。
10.指导专职辅导员队伍的配备工作。以公开招聘、高层次优秀辅导员(长期辅导员)综合考核、青年教师转聘专职研究生辅导员等多种方式,按时、按标准完成专职辅导员队伍的配备任务。
11.指导修订《南京工业大学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完成奖励性绩效工资修订报告初稿。
12.指导创新人才评价工作。通过职称在线申报系统和第三方平台代表性成果同行评议进行我校职称评审工作。
13.指导高峰计划稳步推进。贯彻执行“1728”工作体系,高质量推进高峰计划建设工作。
14.指导优势学科结项工作。完成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期满验收工作。
15.指导重点学科取得突破。立项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比“十三五”增加6个,增幅达300%,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五大学科门类。 学科排名稳步提升。
16.科学谋划新一轮博点。持续推进新一轮博士、硕士学位点培育工作。
17.指导布局交叉学科。持续推进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交叉学科的申报建设工作。
18.指导学科数据动态监测。综合考察学科也关注学科特色发展,为学科创造独立自由的发展空间,构建良好的学科生态,真正落实“以评促建”的学科评价理念。
19.指导重大科学研究课题方向,自科研究再创新高,多项计划项目立项数位居全省高校第一。社科研究不断进展,社科立项数在省属工科高校位列第一,优秀成果获得省部级领导与单位的认可。前沿科技持续突破,申报数创历史新高,紧密联系军地,合作进展顺利。
20.指导孵化多项优秀科研成果。组织申报科技奖励129项,获奖37项,并发表SCI学术论文2089篇,其中国际顶级期刊《Nature》1篇,Nature子刊12篇。申请专利1085件,同时获批多项重点专利培育计划与人才培育计划。
21.指导推进协同创新与平台建设。新增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验收1个重点实验室,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共同体建设,落实科研平台考核工作。指导论证我校12家省级工程中心优化整合方案,高质量完成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优化整合工作。
22.指导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共签订横向合同1563项,积极克服不利影响,持续推进项目申报和产学研合作。
23.指导科协工作。推进我校高水平学术讲座召开,繁荣学术文化。入选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多位教授获聘中国科协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